初中生语文趣味故事

发布时间:2021-08-18
初中生语文趣味故事

  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会学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语文趣味故事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生语文趣味故事(一)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德宗贞元年初,崔护考进士未中,便在长安找了个住处继续攻读,以备来年再考。清明节那日,崔护去城南漫步郊游。他愈走愈远,来到一处不曾来过的地方。小桥、流水、芳草遍地。举目望去,一片灿烂的桃林深处,有一户竹篱农家。

  这时,他感到有些口渴,便来到竹篱外,叩响篱门。

  高声问道:“有人在吗?”

  随着应声,柴扉轻启。一位清丽少女走了出来。“笑靥如桃艳,相看两不厌;执手更无言,秋波留一转。”

  崔护连忙作揖说道:“小生这厢有礼了,只因踏青信步闲游,不觉口中干渴,还望姑娘给碗水喝!”

  “家母不在,恐有不便。”少女低眉说道。

  “小生实在是干渴难当,还望姑娘通融。”

  “那……好吧。”不久,少女手捧香茶一碗来到低矮竹篱边。

  “多谢姑娘!”崔护接过茶碗,不由得四目交接。良久,少女猛然间脸如桃花,转身奔入屋里。

  饮罢香茶,崔护缓缓地把茶碗放在篱门外的草地上,“多谢姑娘,小生告辞了。”

  走了不远,崔护回首,只见少女正倚门顾望,似恋恋不舍。

  第二年又到清明时节。崔护独自又寻觅到南郊外。然篱门半掩,屋门紧闭,少女已不见踪影,唯院外桃林依旧迎风开放,落英缤纷。心情沮丧之余,便在左门扉上题下了《题都城南庄》诗。

  这首描述物是人非、佳人不再的名作,后被广为传颂。

  文海拾珠

  后人常用“人面桃花”比喻曾经结识又寻觅不得的佳人,正是物是人非,红颜不再。汉朝一位能歌善舞的艺人李延年曾借助一歌描绘其妹的绝美姿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来“倾国倾城”也用于形容女子的绝世美貌。

  智慧思索

  《诗经》中的《关雎》与《在水一方》都是描述绝妙佳人的名篇,你能试诵一下吗?

  初中生语文趣味故事(二)

  乾隆二十一年,纪晓岚随驾到古北口巡视,在路边一个小店里小憩,酒家墙壁上有许多不知名文人的题诗,纪晓岚被其中两句吸引住了:

  一水喧涨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

  诗写得极有创意,活脱新奇,余味无穷,让纪晓岚赞叹不已。这两句诗的作者名已模糊无从找寻,纪晓岚受其启发将此种手法化用到自己的诗作中,在其诗《严江舟中》写道:

  山色空蒙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望,处处随人欲上船。

  前两句写诗人隔着篷窗看到由远而近的水色山光,如一幅怡人的山水画,绿意袭人。后两句进一步说诗人推窗而望,以求一览无余,窗户一开,不待眺望,青山、绿水、斜阳,仿佛要跳上船来似的,这首绝句将严州山水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乾隆二十七年,纪晓岚奉命成为顺天府乡试的考官。素有诗才的朱子颖中举后,到纪晓岚住处拜谢房师,并带来一部诗稿。纪晓岚翻开诗卷,见到“一水喧涨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两句诗,喜不自胜。他拍着朱子颖的肩膀说:“我们文交已久了!”说着,他拿出自己写的《严江舟中》给朱子颖看,并诚恳地说:“我这首诗便是由你那两句的灵感中得来,人皆言’青出于蓝’,我实为’蓝出于青’啊!”

  文海拾珠

  正如“参差绿”出于“万山青”,古诗词中经常有从他人作品中获取创作灵感,成就千古绝句之事。李清照《一剪梅》中佳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是源于前人之词的灵感,范仲淹《御街行》中曾有“都来此事,眉问心上,无计相回避”。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流芳千古,其实出自五代翁宏《宫词》之中:“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愁向夕,萧飒暮蝉辉。”

  智慧思索

  唐朝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两句千古名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革命领袖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曾用过此句,你能试诵出吗?

  初中生语文趣味故事(三)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生活在“南共北,正分裂”的历史时期。面对金兵的不断南侵,他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于中年蒙受谗劾,赋闲近20年,直至忧愤而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近20年的赋闲生涯,有10年之久是在铅山县八都乡期思村瓜山之下的瓢泉度过的。

  1186年,辛弃疾自带湖漫游四乡,发现此泉,即一见钟爱,流连忘返。《洞仙歌·访泉于奇师,得周氏泉,为赋》中曾感喟:“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叹青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人生行乐身,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于是,他将此泉及房屋购下,又因泉形似瓢而命名瓢泉,并改奇师村为期思村。期思者,期待希冀也。如此易名,无疑寄托了辛弃疾结束南北分裂局面的殷切希望和东山再起为之奋斗的博大胸怀。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翌年,辛弃疾举家定居瓢泉。

  瓢泉作为辛弃疾的最终归宿,泉水映下了词人仰天长啸的英姿风貌,见证了辛词中许多名篇佳作。秀美的瓢泉山水,闲散的乡居生涯,并未消融词人的爱国热忱,忧心时事的情怀仍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清泉边,词人曾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他曾表示,“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深切怀念早年“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戎马岁月。即使在醉梦之中也不忘统一大业,写下了“布被秋霄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的感人词句,发出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烈吟啸。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生前屡遭投降派、贪官污吏的诬陷、弹劾,死后一年又蒙受“迎合开边”的罪名,致使家人惨遭株连,自瓢泉匿逃到福建等地避难,只剩下孤坟一座陪伴英灵。

  [文海拾珠]

  历城柳埠镇桃科水库东约200米的东峪北崖崖下有一山泉,名曰枪杆泉。传说此泉是辛弃疾用枪杆戳出来的,故名“枪杆泉”。辛弃疾二十一岁时曾聚众两千人,树起抗金旗帜,与友义端先后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当知义端窃印叛逃报敌后,十分震怒,提枪单兵独骑追杀义端于桃科村南,夺回了大印。日已升高,人困马乏,口干舌燥,四处寻遍无水,十分焦急,举枪向峪旁石头一戳,连拔数次不动,于是运气猛拔出,一股清泉顺势喷出。至今水质甘洌,泉水四季涌流,水势颇佳。

  [智慧思索]

  瓢泉边,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使得辛弃疾深为感动,灵感翻飞。《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等篇,皆是辛词中描写农村生活的代表作。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尤为历代所传诵,成为千古绝唱。你能诵出并说出其妙处所在吗?

  初中生语文趣味故事(四)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最著名的书法家,历代学书、论书者都以其作为书家的最高典范,称之为“书圣”。王羲之酷爱游山玩水,一年春天,他去杭州探访好友,走到苏州界内时因夜景迷人而流连忘返,晚风拂醉意,欣赏过一夜风景后,王羲之居然一病不起。

  书童请来苏州名医为他精心诊治,王羲之整整病了一个月,出门时身上所带的盘缠也已用光,眼看无法顺利到达杭州。正思对策,他忽然记起,客栈对面有一个当铺,印象中那个“当”字已破旧不堪,他想出个好主意。王羲之叫书童铺纸磨墨,写好一个“当”字,叫书童拿去当铺,价格是30两银子,少一个子儿也不当。

  书童来到当铺,展开王羲之的字,说当30两银子。老板细细端详着,说:“好字是好字,只是带着病容,有些不值。”书童回来把老板的话说给王羲之,王羲之没说什么,又写了一个字,让书童拿去,老板一看,说道:“这个字比那个有力多了,只是带着些孤气和怒气。就这吧,我要了。”

  王羲之有了盘缠,继续上路,来到杭州,朋友设了一桌好酒招待他。在座一位朋友的亲戚,开着一个当铺,想求王羲之写个“当”字,当作招牌,王羲之说:“我已经写好了一个’当’字,你去取回来就是了。”王羲之当即把当票掏出来,交于那人。那人带着银两直奔苏州。见了当铺老板,就要回“当”字,老板听他不是本地人,跑这么远要回“当”字,便想坑他一笔,算盘子一拨拉,连本带利开口要他40两,那人马上给付。老板有点纳闷,就问他:“请问,这个字有什么珍贵的?”那人说:“这是当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老板悔不当初。

  那人回到杭州,见了王羲之,交出那个“当”字。王羲之接过来看都没看,把字撕了个粉碎,那人可惜得捶胸顿足。王羲之笑了笑说:“生意人最重要的是一个’和’字,和气生财。写这个字时我心情不好,带着几分怒气,现在再给你写一个,保准你挂出去能发财。”于是,展纸磨墨,王羲之运气着力,挥笔写下一个很大的“当”字。在场的朋友们无不称奇,拍手称赞。

  这个“当”字经工匠刻制,挂在杭州城的通衢大道处,非常显眼。从此以后,杭州城的当铺成了全国最出名的当铺,财源广进。

  [文海拾珠]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天资聪颖,机敏好学,七岁时始习书法,师承其父。王羲之曾对儿子说,只有写完院里十八缸水,他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直立稳健。献之心中颇有些不以为然,他勤奋地练了五年,写完了三缸水,自认为书法已小有所成,遂将自己十分满意的习字拿给父亲过目。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后,却频频摇头,直到看见一个“大”字,王羲之露出了较满意的神色,随手在“大”字下点了一个点。小献之心中不服,又将习字拿去给母亲看,母亲认真地翻看,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一点,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献之此时方知与父亲的差距,又锲而不舍地练了下去,当他真的用尽缸水,其书法果然突飞猛进。后王献之的字也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其书法与其父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智慧思索]

  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众多,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你能说出多少人?他们各自擅长的书法风格为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