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1-08-22
2016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多彩,教学手段更趋灵活,为了切实实践课改精神,真正推进课改发展,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建设高效课堂值得高中政治老师不断探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6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2016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专题一

  1、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国家本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根本属性:阶级性。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优点

  本 质:人民当家作主。优 点: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3、民主和专政的关系

  相辅相成:民主与专政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社会政治基础,同时,专政是民主的政治保障。

  不同之处:适用范围不同。民主是针对我国人民,而专政是针对极少数敌人。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重要性

  含 义:公民享有选举国家权利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利机关代表的权利。重 要 性: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5、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内容、渠道、意义?

  内 容: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渠 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政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意 义: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6、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9、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0、选举方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点?

  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直接选举: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对选民积极性有影响。

  差额选举:竞选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但容易造假。

  1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

  方 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政制度。

  意 义: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或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信心。

  12、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公民参与民主管理)

  农村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制组织。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城市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城市居民的自制组织。

  2016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专题二

  13、我国政府的性质、地位、政府职能

  性 质:国家权利的执行机关。 地 位: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职能内容: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维护国家主权、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协调内部矛盾、保护财产不受侵犯等。(政治)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培养民族精神,宣扬社会主义;科教文卫体。(文化)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环保,公共设施,医疗保险,人口控制。(公共服务)

  14、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怎样坚持?

  宗 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5、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法律途径、意义

  途 径: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意 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14、什么是依法行政、意义、怎样提高?

  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职人员的权利有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利必须合理合法。意 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正建设;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方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要做到: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利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15、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机制、行政监督体系

  意 义: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机 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行政监督体系: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体系的系统内部监督。

  16、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作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利,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作到权为民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政府。

  2016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专题三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最高权力机关、职权?

  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权力: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2、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方法: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利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利。

  权利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的机关。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国务院以及分别作为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检查机关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要由全国人大产生,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大与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决定与执行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3、全国人大常设机关、职权

  全国人大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有全国人大会行使。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内 容: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利 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会依照法定的程序解决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利。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等权利。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利。

  5、人民代表的性质、产生方式、职权

  性 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利机关的组成人员。 产生方式:民主选举。职 权:审议议案、表决决定、提案权、质讯权。

  6、政体、我国的政体

  政 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体现的关系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体现关系: 人大代表有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大活动中,决策通常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有重大失误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人大是国家权利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人大决策,其他机关执行。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原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利机关;由国家权利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适合我国国情的原因: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体。

  9、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性质、宗旨

  地位的确立:由他的性质和宗旨决定。性 质:工人阶级先锋队(政党) 宗 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领导方式、指导思想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

  领导方式:政治、思想、 组织领导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性质、基本内容、优越性

  性 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地位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前提和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优 越 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13、人民政协成员、性质、职能

  成 员: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主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性 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职 能:政治协商、民准监督、参政议政。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决定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绝不允许的。

  1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原则的关系: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6、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机关、核心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16、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7、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原则、怎样引导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创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16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专题四

  1、主权国家的地位、基本要素

  主权国家的地位: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 重要: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利,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义务

  权 利:独立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平等权(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自卫权(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义 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3、什么是国际组织、类型、作用

  国际组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类 型: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作 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4、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宗 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 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 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5、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国家之间(最重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原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共同利益:国家合作的基础。 利益的对立: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6、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内容、怎样维护

  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方 法: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7、国际局势、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际局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原因: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8、维护国际新秩序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9、国际竞争

  综合国力: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即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实 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0、我国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物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