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高效的优质课堂

发布时间:2021-09-11
怎样打造高效的优质课堂

  怎样打造高效的优质课堂

  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课堂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学生汲取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的主阵地.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其具体做法如下:

  1、 导入: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本节课学习的三个目标:(1)把握文章主旨;(2)分析文中动作描写、神态描写;(3)品味文章的语言。本节课学习的三个方法:(1)自读;(2)思考;(3)研讨。

  这个导入不用于一般优质课的导入,既没有情景创设,也没有任何形式的所谓激发兴趣,只是简单的明确学习目标与方法,直接把学生带入学习的状态,很真实,不作秀、不虚假。所谓导入创设情景,应该是创设学习的紧张、投入情境,而不是与文本有关的情感情境。传统优质课的导入往往创设与文本有关的情感方面的导入,较多的做法是图画、音乐齐上阵,为理解全文的感情创设一种暗示的氛围,整节课学生都沉浸于此种氛围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这个”文本,但也只限于“这个”文本。倘若学生在进行独立的其他的文本阅读时,谁又给他创设情境呢?因此,创设情境不应是创设情感情境,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果一开始就硬性的将学生的思维情感定位于某一个方面,那就束缚住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权利被剥夺了。”我们真正该创设的应是一种紧张的、投入的、集中的、目标性强的学习情境,如果长期进行这个方面的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阅读某一种文本的方法了,这样即便是走出课本,阅读课外文本,他们也知道该读什么,怎么读了。虽然这种指导和训练是阴性的,但它却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就是有价值的。

  2、 自学、思考:

  刘老师设计的思考题有:(1)儿子和“我”决定不封阳台有什么同于不同?(2)找出文中神态描写的句子,品味其表达效果。(3)画出文中你感触最深的句子,讲出句子的内涵。

  这个过程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充分的思考,三个问题从整体感知到重点把握,层层深入。

  3、 合作、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设计了两个特别的环节:一是请思考题会做的同学举手,并到前面去讲解;请思考题不会做的举手,并到前面去继续提出自己没有理解的地方。

  这个环节教学的有效性就体现出来了:“优异生”在前面讲解时不断与教师“交锋”,文本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被挖掘出来了,这其实就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优异生”通过独立思考,与教师交流,加深了对文本的李家,从中得到营养。换言之,即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学困生”也没有被老师忽略,他被老师请到讲台前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或继续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困生”虽然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一些,但发现或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罪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与文本对话,就包括了提问、质疑和批判。贝弗里得说:“确切的陈述问题又是就是向解决问题迈出一大步。”让“学困生”提问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加紧对他们的鞭策,使其惰性得以逐渐消除,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合作、讨论的环节,教师基本上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点各有侧重,这样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刘老师的课中看到很多不同于传统优质课的东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实,有实实在在的价值和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再寻优质课时要摒弃以下几点:

  1、一味追求形式多样,其实只有师生心领神会的分享,才是最高境界,才是真正的高效。

  2、“学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缺乏教师引导与参与,学生再热闹的学习始终是盲目的、低效的。

  3、教师个人表现优异的课就是优质课。真正的优质课应是调动学生,让他们表现优异。

  要说明一点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与内涵,优质课评分表上的几点其实只能算作是一个参考,并不是唯一标尺,优质课真正的标准应是学生的收获,而这一点往往是无法量化测评的,并不是高分的学生就有收获,低分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所以我们暂时只能围绕有价值和有效果来定位评价。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学在不断改革,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但这两点应该是核心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