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教学思考范文3篇

发布时间:2021-09-26
关于散文教学思考范文3篇

  散文的教学需要感真、融情、悟理。以下是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关于散文教学思考范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散文教学思考范文一

  2015年5月20号省教科所专家及区教研员来我校听课指导,有幸和他们一起聆听了初二年级胡老师的《雨的四季》的课堂教学,此次听课评课让我收获很多,特别是关于散文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

  《雨的四季》是一篇课外自读课文,是一篇极其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胡老师通过“整体感知——读雨、美点寻踪——赏雨、拓展延伸——悟雨”三个环节来进行文本学习。可以说作为散文教学,她抓住了学习的重难点,但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下,她的课并不是很成功: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以至于探究不够深入,文本解读浮于表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教学情镜的创设不足而引起学生不能投入的解读文本 。那么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教师注意课前的情境 导入

  导入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思考、展示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就会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就积极发言,那被调动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例如在学习本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些关于雨的歌曲,说一段非常优美的导入语,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情感。两者互有长短,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在有的时侯利用音乐的长处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其次、教师上课要注意自身的情绪及情感的感染

  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失败,有时候跟老师的情绪及情感的带入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对于一些情感性的文章,特别是抒情性极强的散文,教师应先于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感知作品撼人心肺的艺术感染力,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带情”、“引导”是很重要的两环。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情绪去影响感化学生,才能带动学生,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牵引着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思想有所共鸣。如在“整体感知——读雨”环节,播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 ,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氛围,教师深情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在音乐中边听边联想,边读边品味,无需多讲解,学生可以在音乐声中联想、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文字的内涵。

  再次,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创设, 可以用“激疑”的方式。即教师预先设计或在课堂中因势利导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本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议论抒情的语段,进而思考问题: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雨在四季各自具有怎样的美?

  最后,教师示范,因势利导。

  散文本来就是文学语言的范本,本文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古罗马文艺批评家郎吉弩斯说过:“就真正的意义来说,好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由此可见,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艺术美尤显必要。 对于这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美文,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去品味鉴赏,并激发其感情呢?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散文的一些精彩语段及词语进行赏析、揣摩,体会散文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例如在赏析“春雨图”这一段极富诗情画意的语段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领会“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娇媚”等词语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趣。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功力,便可体会文章的意境。同时教给学生赏析语段的一些方法,如挑选自己最喜爱、觉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复诵读、体会、勾画、批注,把这些句子、语段标划下来,作评点,写感悟,然后全班交流,以赏析的形式深入课文,当然期间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提升性指导。

  总之散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把握作者情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理清思路,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阅读思维,运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激发、引领学生感悟散文语言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在掌握阅读、鉴赏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想的启迪,享受阅读、学习的乐趣。

  关于散文教学思考范文二

  一、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作者写文章,胸中有一定的情境,才能用生花妙笔勾画出一幅幅鲜明的生活图景,由景入情,优秀的散文往往意境优美,情景交融,美不胜收。教学这类散文,教师要善于把握作品的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步入作者描写的美妙境界,《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著名散文。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情感。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显得情真意切,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的赞美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之情。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一般,不是在进行招感情上的交流。

  二、追根溯源,理解内涵

  阅读散文的核心是理解,最基本的要求是通过词句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而要理解,可以在识别、再现、探疑等方面下工夫。如《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一开始由北京的寂寞的春天、灰暗的天空写起。然后、便是故乡“春二月”的回忆,是“一片春日的温和”。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它引导读者进入“久经逝去的春天”。《风筝》很亲切地表现着春天,对青春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醉心和探求。他要求健康的、幸福的生活同春天的美景共存;无疑损害了健康而幸福的生活,是令人无比遗憾的。如本文篇末写到:“我倒不如躲到萧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是作者的悲愤,也是人民的悲愤。由此可见,对于“春”的渴望和对于“冬”的抗议,也正是《风筝》的又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捉住矛盾促使学生思考是培养学生理解散文的一种有效方法。积极思考,追根求源。教散文时,积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疑难,学生就能体会到纸的背后的内容,加强对写作意图的理解。

  三、倾情铸言,言语意浓

  一篇好的散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充沛的感情,而且语言也很有特色,人们常把最精炼、最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称为诗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在音乐性、节奏感等方面虽不如诗强烈,但同样讲究和谐悦耳,讲究准确、生动、精炼、优美。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形象美的同时,应特别注意语言的咀嚼,推敲它怎样来表现丰富的内容,抒发浓厚的感情。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散文以记叙为主,但其中不少语言含有诗意,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如“目不窥园,组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十六个字内容丰富,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的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精确凝练。在教学时,带领学生含英咀华,学生可体会到:散文中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增添文章的浓度,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能更为深刻地表达主题,能以文中包孕的感情激流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感染。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感情的外衣,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能给作品添翅加翼。祖国语言宝库中有无尽的宝藏,佳作多如天上璀璨的明星,深入进去,乐趣无穷。总之,教学散文必须把握散文的灵秀之美,通过朗读、吟诵、分析、咀嚼,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的神圣的殿堂。感受文中美好形象,高尚思想的陶冶,与作者的感情的细流或波涛发生碰撞,从而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上学习借鉴感受散文无处不在的灵秀之美。

  关于散文教学思考范文三

  记得有位语文同仁这样说过:“读散文就是捧着杯子,细细品 尝水的味道。”的确如此,散文的世界应是一个生命的世界,在其中有声、有色、有味、有光,有生活情趣和人的体温。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让散文的教学具备“美”的特质。而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应该作为我们进行散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听张全胜老师对名篇《散步》的教学,从中汲取精华和亮点的同时,我也找到了以后进行散文教学的理念支撑,以及将要踏上的散文教学模式的道路。我会把重点放在以下两方面:

  一、重诵读

  一篇文章读好了,鉴赏的目的也很快会达到。如果文章的基调是明快的、乐观的,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就比如我们教朱自清的《春》,完全可以花费足够多的时间让孩子们初读、听朗读、美读各种形式读,在反复读中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读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对于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文章,可以引导孩子语调清透、缓慢些。就比如我们讲朱自清的《背影》,在反复品读中感悟“父爱子,子爱父”的那种父子情深。当然还有慷慨悲壮的,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读出深沉肃穆、沉痛的语调。

  这样通过朗读可以体现文章的语言美、绘画美和情趣美。而且朗读可使我们教学进入特定的情景中,与作者、文本一通黯然泪下,一同神采飞扬。

  二、重赏析

  散文的教学需要感真、融情、悟理。如果说真实是散文的生命,那么情感的真实就是散文的灵魂。我会把部分时间花在重点段、重点句子的赏析上面。就比如张全胜老师选择的《散步》,主题“尊老爱幼”概括出来后,我们大可让孩子们找出最能反映体现主题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在读中对之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而文中写景写生命的那一段,以及最后一句:“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我们两个走的很慢很慢,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都能深深打动读者,震撼我们的心灵。

  以上便是我在散文教学中的亮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