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1-10-11
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从而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检测导入

   1 、预习检测。

  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 、课题导入。

  操作: 可以是复习旧知,揭示新课;可以递进导入,引入新课;可以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也可以是用视频、材料、漫画、动画、活动、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揭示目标。

  1 、制定目标。

  操作: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选择制定学习目标的方式,如:教师直接出示目标;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学生讨论制定目标。

  目标要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落实“三维目标”要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

  目的: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2 、明确目标。

  操作: 师生总结归纳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具体,高度概括,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

  表达简练、准确、直观,如:问题式、概括式、习题式。学习目标的表述最好不要用模糊性动词,如:了解…,理解…等,可多用具体性动词,如:记忆…,背诵…等进行直观表述。

  目的: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3 、出示目标。

  操作: 可用投影、张贴、板书等方式完成,但务求学生能够牢记于心;可用学生齐读或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学习目标强化感知,加深印象。

  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分步出示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明确各个阶段应达成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独学)

  要求: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自学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要有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须具有自学指导作用,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自学后应做的自学效果检测题等。

  操作:

  1、在一节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次或多次学生自学,每次自学指导必须有相应的自学指导题,自学指导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批注式阅读后独立完成(用书的要求合上书本)导学案或课件等上面的自学指导题,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释疑打下基础。

  目的: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达成部分简单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合作交流( 对学、群学)

  要求: 个人自主学习操作无法完成任务时,学生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单元整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时,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时等情况可以对子组研讨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要进行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要清楚;合作时间要充分;教师指导要及时;评价方式要优化,既关注对个人的评价,还要关注对小组的评价。

  操作: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难点学习目标探究学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学习小组交流前,小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任务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

  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五、展示汇报( 班组展示)

  要求: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小展示即展对。

  大展示是展错。

  大展示汇报时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交流的情况,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而不是个人的)在班上进行展示汇报。

  操作:

  1、展示汇报时可由组内中心发言人通过问答、上台板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最后形成班上的集体意见,并允许保留个人意见,同时还可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

  2、对于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和训练中的错题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点拨、解答释疑。

  六、归纳提升。

  操作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

  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突破的难点,让学生更加明确知识点、方法等内容。

  最后在由老师或学生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小结,归纳知识,明确学了什么,会了什么,什么不会,思考如何解决。

  学法由老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做法,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可借鉴性的学习方法。

  切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升华学习。

  目的: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建构知识、巩固难点目标的达成。

  归纳总结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系统图表,并适时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七、当堂检测。

  操作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对子组互查、小组互查、教师抽查等。

  要求: 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当堂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训练形式要多样。

  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当堂训练活动。如语文、英语等学科可采用问答、背诵、默写、听写等训练形式;数学、科学等学科可采用做检测题、实验等训练形式。

  训练题目的呈现可以投影展示,可利用练习册,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学生答题形式可笔答、板书、口答、抢答等等。

  2 、训练时机要灵活。

  当堂训练应贯穿一节课始终,灵活机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标,可以每次自学后逐一训练,即分步训练,但上课结束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检测。

  3 、训练时间要充分。

  4 、题目要分层。

  训练题目可实行分层布置,训练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

  5 、题目要应标。

  检测题要对应、回访学习目标。

  6

、做题要限时。

  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7 、信息要反馈。

  当堂训练后,及时反馈矫正,力争做到堂堂清。

  对于没有当堂达标的学生,教师根据检测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辅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如;学习小组互助学习、一帮一结对帮辅、教师个别辅导。

  目的 :通过检查,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查缺补漏。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八、一个提示:问题设计。

  课题导入、自主学习提纲、检测题等各个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问题设计,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班情、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让问题驱动教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依据于教材,另一方面取源于学生,但很大部分需要教师的再加工——“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2、“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利于思考,富于启迪)。

  3、“问题”设计的导向性(强化“双基”,突出重难点)。

  4、“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铺设“阶梯”,逐步深入)。

  5、“问题”设计的创新性(强化思维,求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