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两篇教案 霞 我的家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1-10-28
散文两篇教案 霞 我的家在哪里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女作家,她的散文经历了风雨历史的冲刷,艺术魅力依然不减。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散文两篇教案一

  教学要点:1、学习散文联想与想象,进而拓宽文章意蕴的方法。

  2、学习本文对比的手法,进而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练习对比阅读,迅速理解中心。

  教学设想:讨论中对比阅读,是什么方法使得平淡的语言平常的选材有了丰富的立意?注意文章思路中见出的内在思维的变换。课前指导自读,课内讨论,在读中理解散文技法。

  教学内容:

  一、有关冰心的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有冰心女士、男士等。1900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籍福建长乐县。父亲是清政府的海军军官。1904年她随父移居烟台,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自幼热爱大海。1911年进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914年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子中学学习,1918年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她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两个家庭》,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为主题的“问题小说”的创作。随后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姊》等。1921年后,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等,作品多以“母爱”或“人类之爱”为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理想。1923年,她从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专攻英国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1926年回国后,冰心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31年写了小说《分》,标志着作家对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32年北新书局开始分集出版《冰心全集》。抗战爆发后,她于1938年到昆明,1940年到重庆,曾以“男士”的笔名写了散文《关于女人》。1946年抗战胜利后,曾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秋回国,她写了散文《归来以后》等作品,创作上揭开了新的一页。1956年出版了《陶奇的暑期日记》。1958年3月《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她的《再寄小读者》,内容多是介绍国外见闻、歌颂友谊以及勉励儿童努力上进。此外,还出版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小橘灯》,以及《冰心小说散文选》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香港朝阳出版社还出版了她的散文集《樱花和友谊》、《我们这里没有冬天》。粉碎“四人帮”以后,她开始在《儿童时代》上发表《三寄小读者》。建国以后,冰心曾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社会活动。

  二、词语验收:给下列词语注音

  云翳yì 璀璨cuǐcàn 惆怅chóuchàng 眷恋juàn 作揖yī 迦jiā 回溯 sù

  三、课前准备:

  1、认真阅读两篇散文,围绕散文的“形”与“神”来加以分析,两篇文章分别写了什么“形”也就是材料,又能否看出文章中隐含的“神”也就是思想内容呢?同位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努力形成共识。

  2、两篇文章同样是散文,同样言简意赅,那么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能努力说出一两点吗?要从修辞、思路、详略和思维的变换等角度来分析。

  3、找出文章中的难懂的词句来讨论,力求深入理解它的深层含义。

  四、课上步骤:

  (一)、齐读《霞》,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由霞,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吗?

  明确: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

  2、作者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没有立即停止,而是把文章的思路转到了什么地方?

  明确:转而想到的是人生中的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快乐与痛苦交织,人生才更美丽。这是一种人生感悟,是经历了大风大浪后的人生况味,是对人生的冷静思考后的深层概括与领悟。

  3、而文章的结尾又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提示我们,只有到了像作者这样的晚年才会更能品味出人生命的真正意义以“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转”的常识和“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俗语来作结,启示人你去思考与领悟。而且“太阳正向慰冰湖上走去”又让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综观全文,支撑起整篇文章的思路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这就是联想与想像。作者的思维发生的两次大的跳跃,都是源自联想。一次是由云彩想到了人生的变幻,另一次则是由一般的人生想到的是个人的晚年。这也正是散文的精髓。

  (二)、齐读《我的家在哪里?》,然后讨论: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提到对梦的看法?

  明确:引起了下文的梦,也为后文写到自己的灵魂深处做了有效的铺垫。

  2、在梦境中,作者没有详细地写自己的心情,而是以更多的笔墨来写车夫,那么从字里行间,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

  明确:那是一种渴望快速回到自己家的焦急的心情。而以年幼的身份,更能突出盼归的焦急与无奈。

  3、梦境本已写完,为什么又要写到梦醒之后的所见所想?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目的就是产生一种对比,梦里始终不能忘却的只是自己年幼时的家,而非几十年中自己经历的生活与家庭。“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4、文章写至此,作者又想到了什么?感叹的是什么?

  明确:回溯的是九十年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活道路,得出的是自己无官无权无级无款无旧,无牵无挂,却有的是一个朝思暮想的家。

  5、我们知道,冰心一生获得的名利不少,为什么她还说自己无牵无挂,只有一个家?

  明确:这足见她对名利的淡薄,而沉淀在心中的只有一种割舍不掉的亲情,这是任何其它的友情爱情都无法替代的。

  6、其实,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是两种不同的家,一种是现实中的,一种则是梦中的家,两者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才会在作者的心中有如此大的差异?

  明确:现实中的家,充满的是争斗,涌动的是暗流;而梦中的家,则是美好的,无争斗的。两相对比,表现的正是作者的追求和淡薄的情怀。

  (三)、从文中,我们能看出作者此刻什么心境?

  明确:从容不迫、洒脱自如;是作者一生素养(思想和艺术)之自然独到的发挥,充满的是彻悟人生的快乐。本文风格是:含蓄而深沉,警句耐人寻味。

  散文两篇教案二

  一、霞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2. 学习作者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体会作者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课堂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为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古诗鉴赏: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诗的基调如何?

  在诗人李商隐的眼中,黄昏、晚霞意味着美好即将失去,带着感伤的色彩,那么在其他作家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的《霞》,看看她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 整体感知

  文章以《霞》为题,全文都是描写自然界的霞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文章究竟写了那些内容呢?

  明确:全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然界的霞,二是写作者的人生感悟。

  (二)思考讨论活动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对本文的看法、体会

  (首先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其他同学也谈谈他们的看法,最后老师总结、引导)

  1.“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对此,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呢?

  (同学们发表意见后,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领悟)

  ——由图片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光的折射、反射,有云翳的时候霞光就更加色彩缤纷了。另一方面,“云彩“比喻生命中的各种经历,包括快乐的、痛苦的,生命的内容越丰富,生命才越美丽。“云翳”比喻挫折、困难和艰辛,在经历了这些考验之后,仍然能让自己发出光彩的人生。“霞光“比喻度过了黑暗日子后所迎来的光明和快乐,或者是走过风雨后形成的乐观、豁达的心态。

  2.“生命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互相衬托的。”

  明确: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直白而富有哲理韵味。

  对于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感悟吗?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四人小组间互相讨论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学生自由讨论)

  3.“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明确:经历过痛苦的磨难的生命才更有价值。不见风雨,怎么见彩虹,唯有经历过苦难、挫折的人生,才是美丽精彩的。

  (三)重点分析

  作者通过霞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运用的是什么手法呢?

  明确: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抱负、志趣等。这里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快乐只有和痛苦相互衬托,相互重叠,才能构成精彩、幸福、完整而充实的人生。

  托物言志的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作者由霞的感悟揭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避免说教,感染力强。

  全文以霞为题,有三大妙处,一是霞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是霞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三是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

  (四)小结

  本文是作家经历了人生沧桑和风风雨雨后对人生的感悟,这让我想起“浮生若茶”这个词,沏茶的时候,用的水不同则茶叶的浮沉不同。用温水沏茶,茶叶轻轻浮再水面,没有沉浮,也就没有茶香。而用开水沏茶,茶叶就会在水中沉沉浮浮,飘出茶香。浮生若茶,就是说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杯清茶,茶叶因为有了开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因为有了一次次地挫折和坎坷之后,留下了一阵阵的幽香。所以,在我们经历挫折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要正确地对待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遭遇。

  (五)音乐鉴赏,深化理解

  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体会本文的深刻含义,并畅谈自己的感想。

  二、我的家在哪里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对家的眷恋,对精神家园的强烈向往。

  2. 学习作者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体会作者对家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课堂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为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音乐《我想有个家》,创设对家的向往、眷恋的课堂情景。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划出文章中有“家”的句子?(几句?能把它读出来吗?)

  第一次:“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

  第二次:“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第三次:“ ------但都不是我的‘家’!”

  第四次:“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首先写梦中追寻,表达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接着,写梦醒时的追寻,表达对家的真切眷恋,最后,在回顾中追寻。

  (三)思考讨论

  1. 为什么说“中剪子巷”才是作者心中的家?

  (关于“旧时的北平”“ 大街上的人”“车夫”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作者在叙述梦境时,被车夫称作“你”而不是“您”,还有动词“举”“拉”等

  (1)虽然贫穷,落后,但那是一个没有争斗的美好的世界。那里的男女老幼亲如一家,它平淡,祥和,温馨。

  (2)那是年少生活的一段日子。代表着一种真、善、美。那是她十多岁到二十多岁度过的地方,她的理想、抱负正是在那树立的。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父母之爱、姐弟之情陪冰心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即“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她生命中最初的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

  一个人对这段日子的眷念,意味着眷恋什么?

  参考答案:眷念人生的真善美,对纯净的外界的渴望。

  2.“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作者为何要在“家”前面加“灵魂深处永久”几个字?

  a、作为一个迟暮的老人,作者会对早年,尤其是童年的生活产生无尽的眷念。回首之际,才会发觉这一切都会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

  b、作者对童年的眷念,实际上是对童年所代表的人生的真、善、美的眷念与坚持。对那段追求知识和真情的激情岁月的向往,对一股股流溢着爱与温馨的生命灵泉的眷念。是作者精神家园的追求。

  3. 为什么说世界各地我住过的地方都不是我的家?

  (世界各地我住过的地方只是一所所房子。它安放的只是作者的身体,而中剪子巷有父母、弟弟们的亲情,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对人生的真善美的向往和眷恋。眷恋儿时的纯真、快乐;眷恋人情的温暖、亲密;眷恋无世俗烦扰、玷污的生存环境。它已上升为作者的精神家园。)

  4.既然作者心中有个家,为什么说自己“一无所有”?作者说自己“一无所有”其实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因为作者无权、无官、无级、无款、无旧。物质上不丰富,但精神上却非常富足,正如她的笔名“冰心”一样,她有一身的清白,一颗坦荡从容、堂堂正正做人的心灵。表明了作者对争名夺利的现实世界的憎恶和对纯净的精神家园的追求。

  (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把最后一段文字朗读一遍)

  5.作者心中的“家”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追求呢?

  是作者的精神家园的追求。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平和、充满亲情与温馨,又不受外界干扰的世界。它藏在人心里的最深处,“从来不需要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

  小结:这篇散文篇幅短小,作者以她90多年的人生经历,唤起了人们潜藏在心底的美的情感,让人回忆起最初的家园。文章紧紧围绕着“家”这个题眼,精心地选用了一个本身就含有不断苦苦追寻求索的疑问句为标题,从梦入手先点明内心深处的眷恋和向往,然后将梦中儿时的家与现实的家加以对比,表明了作者对争名夺利的现实世界的憎恶和对纯净的精神家园的追求。

  现在我们明白了冰心老人所说的“家”的真正含义,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家”是什么样的呢? 说说你家的故事或对“家”的理解。

  散文两篇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

  2、感悟文中蕴含的丰富哲理。

  3、领悟人类情感之美,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霞

  【新课导入】

  师:天空中变化最多的是什么?

  生:云。

  师:那么,早上和晚上的一团团火红的云又叫什么?

  生:霞。

  师:霞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生:灿烂的、美丽的、变化多端的、瑰丽的、浪漫的、绚丽的、辉煌的。

  师:那么,在冰心眼里的霞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的一篇散文《霞》。

  【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超人》、《去国》、《小橘灯》、《空巢》等,诗歌《繁星》、《春水》等,儿童文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散文《往事》、《关于女人》、《关于男人》、《樱花赞》等。

  【课文分析】

  师:文章题目为《霞》,那么它是一篇写景散文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课文。

  生:不是,是一篇哲理散文。

  师:既然是哲理散文,那么它通过霞阐述了哪些哲理?哪些句子或段落是阐述哲理的句子和段落。

  ①“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云彩是人生中的各种经历,云翳是人生中的挫折、困难和坎坷,只有拥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生命的霞光才会美丽多姿。而在经历了痛苦、折磨、艰难困苦之后仍能让自己的生命发出光彩,这样的人生就更加璀璨夺目了。这是作者积蓄了几十年的感悟。

  ②“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人的生命是由成功、顺利、快乐、喜悦和忧伤、痛苦、失败、困难共同组成的,这两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只有在经历了两方面的体验后,人到晚年时才不会对他的人生表示后悔,才会觉得活出了自己一生的个性和价值。

  ③“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止息的”:一个人到了生命的晚年,剩下的时光不多了,也许他会对这不多的时光表示留恋、表示惆怅。但一个生命消逝了,另一个生命又会诞生。由此,人类的生命反反复复、永不止息。这里体现了冰心对生命的豁达大度,对人生本质的体会达到了透彻的境界。

  ④“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我的生命在一点点地消逝,但“东方不亮西方亮”,另一个生命却在一点点地诞生壮大。

  ⑤文章开头三段的作用:引出对霞的感悟,第四段承上启下。

  师:冰心为什么要说把黄昏改为落照或落霞呢?

  生:黄昏给人的感受是朦胧的、模糊的、有一点伤感,落霞或落照却是璀璨多彩、光华四溢的,这里,表明了冰心处在晚年对生命的豁达大度,对人生的无悔。

  师:从这里,同学们就要认识到:朝霞和晚霞都是美丽的、灿烂的,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人间的阴晴圆缺、人世的悲欢离合、个人的喜怒哀乐。最后,我们用冰心的一句话来结束课文: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我的家在哪里

  【导入语】

  为了给同学们传授知识,我一个人离乡背井、孤苦伶仃、告别双亲父老、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不辞辛劳地来到了棉湖中学。棉湖清澈的天空洗涤了我旅途的艰辛,温柔的和风拂去了我身心的疲惫,强烈的阳光融化了我思虑的悲伤,同学们更是以满腔的热情化解了我内心的孤独。尽管如此,但每当夜深人静时,处身于无边的沉寂之中,我会拿出镜子,凝视着镜子里憔悴的容颜,凌乱的头发,暗淡无神的眼睛,我会思考,是谁使我变得如此狼狈,是谁使我在深夜里辗转不寐,是“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乡何处”的思乡之愁,是“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的念家之忧。家,牵动了多少游子的心思;游子的心思,凝聚成了多少辛酸的血泪;辛酸的血泪,衍化为多少美丽哀伤的篇章。那么,对于这些表现思家念乡的篇章,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呢?

  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人对家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崔颢在找家;李白在思家;贺知章回到了家,却物是人非;马致远更是无家可归。同学们,那么冰心的家又在哪里呢?她找到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晚年力作《我的家在哪里》,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追寻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课文分析】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冰心的家在哪里?

  生:中剪子巷

  师:对,不过,从文章中我们知道,作者在许多地方住过,如北京的前圆恩寺、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美国的安娜辟迦楼,日本东京的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这些都曾经是她的“家”,但只有中剪子巷才是作者惦念的家,作者用了什么词来表明只有中剪子巷才是她惦念的家呢?

  生: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灵魂深处永久的”几个字表明只有中剪子巷才是她惦念的家。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家”之前加上“灵魂深处永久的”几个字呢?﹙提示:从文章本身的文字来看,文章是没有给出原因的,但请同学们思考,跟父母和弟弟们住在一起时是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童年。这说明作者最惦念童年时的家,非常地怀念童年﹚。

  师:那么,作者又为什么会怀念童年呢?我给大家一点提示,童年具有什么特征?

  生:单纯、天真,是人生最纯真、最美好的阶段,人的心灵得以依靠。而且童年是树立理想的阶段,蕴含着少年时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师:所以中剪子巷是作者十多岁到二十多岁度过的地方,她的理想、抱负正是在那里树立的。在那里,父母之爱、姐弟之情陪冰心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她生命中最初的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她的童年充满着真、善、美,她对童年的眷恋,表明对人生真、善、美的眷恋。

  师:请同学们看课后练习二,“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这几个字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作为一个迟暮的老人,作者会对早年,尤其是童年的生活产生无尽的眷恋,而回首之时,才会发觉这一切都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另一层意思则是作者对于童年的眷恋,实际上是对童年所代表的人生真善美的眷恋。这些才是在作者“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于是,对于真善美的执着和坚持,使作家面对人生的困境和社会的丑恶,有了抵抗的勇气和力量。

  师:到此,我们明白冰心老人的家在哪里了。那么,她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文章从什么写起?

  生:从梦。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家在哪里”,可作者开篇却从“梦”写起,为什么不直接写“家”?我给大家提示一下,冰心的家是灵魂深处永久的家,灵魂深处的东西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梦。因为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

  师:回过头来我们再思考,作者先从梦写起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来看看。我提示一下,文章前写梦中,后面呢,则是写的什么?

  生:现实。

  师:那么,梦中的家也即作者眷恋、向往的家是怎样的?

  生:充满亲情与温馨,清淡,素雅,平和,不受外界干扰。

  师:对,梦中的家其实是一个儿时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潜意识中的世界,是一个美好的无争斗的世界。那么,现实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生:是一个充满争斗,充满物欲的世界。

  师:因此,作者前写梦中的世界,后写现实的世界,这样,两个世界就构成了什么?

  生:对比。

  师:对,作者把两个世界两相对照,十分鲜明。梦中的家在“中剪子巷”,后来的“家”都没有那样的温馨,其实不是家不温馨,而是世界太喧闹。对于梦中的“家”,作者是用儿时清纯的眼光去看的,对于现实的世界,作者是用饱经风霜的阅历去审视的。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并思考,作者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为什么这么说?你认为她真的“一无所有”吗?为什么?

  生:因为冰心没有权、没有官、没有级、没有钱、没有旧,所以她说自己一无所有。其实她并不是真的一无所有,她这样说只是表明她对现实中的夺权、罢官、降级、罚款、毁旧非常的厌恶。这里表明她对自己走过的人生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无怨无悔,说明了她一生的清白与正直。她不是一无所有,在她灵魂深处还有一个温馨、清淡、素雅、平和的“家”,而这家正是她一生之所以能保持清白与正直的泉源所在。

  师:同学们灵魂深处的家在哪里呢?(省略)我说说我灵魂深处的家。我灵魂深处的家在重庆,在父母那里。在离家的日子里,我常常在几乎窒息的想念和颤抖的呼唤里感受那根游离在我生命中的丝线。那根丝线,是爸妈植入我的心脏,并且那根丝线持握在爸妈的手里,只要他们轻轻的一颤动手指,就足以让我跌荡得死去。可是,为了生存,我却在心海的这一岸,而无法拥抱他们伸出的双臂。所以,在这异地他乡,同学们就要好好对我,不要让我生气,不要让我在孤独之余还要为你们操劳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