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范文2篇

发布时间:2021-11-29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范文2篇

  编订教学计划是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由有关的科学家、教育实际工作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行政干部共同研究编订教学计划,将会提高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见课程)。以下是小编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2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范文一

  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可是这个家园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现代化通信业务的高速发展,人们使用电池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手机、随身听、电动车、汽车等在大量消耗电池的同时,产生的废电池也在大量增加,小小电池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将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相应的污染。以“废电池”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了解到更广泛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并从回收废旧电池开始,为环保尽一分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活动本着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原则,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研究的主要形式。

  在现代经济的条件支撑下,学校、家庭、社区为学生创设了探索和学习的空间和物质条件,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料,计算机网络畅通,家庭为孩子进行信息帮助、提供活动场所。在方方面面努力的基础上,一学期年来累积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

  一:围绕“小小废电池,环境大问题”这一主题研究,组织学生开展了相关活动。

  1、 电池与生活的关系

  几枚干电池就可以使儿童玩具运转自如,人们所用的手机、手提电脑以及各种钟表都离不开电池。生在现代社会的孩子,大都认识电池,知道电池的用处,真要叫他们说上一说,就难了。真要了解电池,合理地使用电池和处理废电池,可是要痛下苦功了。于是,队员组成小队开展活动,有的上网收集信息、有的泡图书馆整理资料、有的亲自到居民家去采访去感受、还一起到回收站去调查,学生总算对废电池有了一个总体、宽泛、初浅的了解。

  2、电池对人类的危害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电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是这样,让人们认识电池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加地重要。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主要目的。通过让学生亲自对“废电池”开展调查和考察,体验课程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起他们对“废电池”的关注,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分析、探讨“废电池”,从而了解废电池对人类的危害,对他们渗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电池对人体的危害: 镉:会发生骨质改变和贫血; 铬:会引起胃肠道溃疡和肾损伤; 镍:有致癌倾向,还可导致心肌损伤;汞: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造成植物神经紊乱甚至性格改变;铅:被摄入后不易排泄,高血铅会导致儿童行为异常和低智商; 锰:虽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但吸收过多也会引起中毒。

  3、废电池的再利用

  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我市对废电池的回收情况不容乐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回收站专门回收处理“废电池”,对“废电池”的回收也没有一个打算和计划,更别说是再利用了。为此,同学们向回收站的叔叔阿姨提出了建议,希望通过他们向上级进行反映,加强“废电池”的回收和管理力度,并且向他们介绍了世界上发达国家处理回收废旧电池的做法。活动小组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好评。

  德国:据环保专家介绍,为加强对废电池的回收管理,德国实施了废电池回收管理新规定。规定要求消费者将使用完的干电池、钮扣电池等各种类型的电池送交商店或废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废品回收站必须无条件接受废电池,并转送处理厂家进行回收处理。同时,他们还对有毒性的镍镉电池和含汞电池实行押金制度,即消费者购买每节电池中含有一定的押金,当消费者拿着废旧电池来换时,价格中可以自动扣除押金。

  4、走出校门,收集废电池

  为了加强对“废电池”危害的宣传力度,也为了提高人们对“废电池”的认识,从而把妥善处理“废电池”当成人们生活中的一个自觉行为,同学们走出校园,收集废电池。在这个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合作意识,并且通过与人交流,增强了同学们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同学们的行动由不被人们理解,到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学习途径,结合中队、小队、个人活动形式,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1、通过活动,拓展了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身经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在“小小废电池,环境大问题”的主题研究中,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了对电池、环境、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生活、保护环境、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学生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3、在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会利用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可贵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时代的潮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优良的合作品质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2001-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新课程体系应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应学会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为学生发展合作能力搭建了舞台。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生合作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之一。教师根据活动资料内容,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与人为镜,获得有关的知识、态度、意志力、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学会和他人合作,拓展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做事,善于交往,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范文二

  4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开题报告会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与会代表、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我与小教部王冬老师有幸参加了会议。

  报告会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观摩、实验区经验交流、项目研究与实验工作布署等四部分组成。

  首先,我们观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示。然后观摩了城北小学陈丽丽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洗手的学问》。课后,我市富拉尔基区的孙炜老师、吉林省东丰县实验小学的张莉副校长、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周积昀院长分别作了经验介绍。其中孙炜老师的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评。最后,项目组负责人郭元祥教授作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项目推进思路》的报告。

  下午,与会人员又参加了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会上,我们聆听了黄大龙副局长作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报告,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允漷教授的讲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接着,我们观摩了凤凰中学浦卫忠老师的一节《走进河阳文化》成果汇报课。然后,我们参观了凤凰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展览和实践活动基地。最后,郭元祥教授作了《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和有效》的报告。在报告中,郭教授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收获与感受

  通过学习和观摩,提升了我们的课程意识,深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解和价值认同。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是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它集中反映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

  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也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但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五)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开发及实施应围绕基本内容领域来展开,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内容,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学生活动主题,因而具体内容应由学校根据学生需要来确定。

  1.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是教师或课程编制者预先具体设计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2.要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学校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基地。每所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区背景各异,学校发展的理念和学校传统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的基本要求。

  3.要从学生生活中提出问题并确定具体活动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4.要避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学科化倾向。不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不要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要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有许多教师与学生围绕 “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

  通过学习和观摩,我们了解到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开设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并不是新课程的独创,而是面对时代发展和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共同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

  我国也有许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实施的优秀典型,如成都川大附小、武昌实验小学、河南新乡十三中学等;有许多课程改革实验区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区域整体推进,效果显著。如武汉市武昌区、成都市武侯区、长沙市开福区、福州市鼓楼区、广西柳州市、郑州金水区、海南海口市、江苏张家港市、浙江丽水市、福建南平市、河南洛阳市等;有不少地方十分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如河北石家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成都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

  我国已经有部分省市出台了地方的规划或方案,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制度,开始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国超过100个地市将初中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纳入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指标予以全面考核。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湖北省率先在教师评定中增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列。

  我市也有许多县区的初中学校课程开设得比较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龙沙区为例,龙沙区7所中学,已有6所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课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六,大部分学校都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课表,并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使用课时,全员参与,教师指导到位。十五中的“缎带缝绣”“铁艺”、十七中的“风筝节”“十字绣”、三十四中的“毛线壁挂”“景泰蓝工艺制作”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铁锋区、讷河市、富拉尔基区、甘南县、富裕县、泰来县也各有千秋。其中讷河、甘南、泰来还有期末学生成绩评定,更好地促进了课程的有效实施。

  事实说明,综合实践活动得以较好实施,都是领导切实理解并重视其课程价值的结果。第一,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重视,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离不开学校管理者支持。这次去张家港,我市富拉尔基区去了6位小学、初中、高中的校长和副校长,真是很难得,也很令人欣慰。富区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举措呢?那就是他们教育局的领导认识上去了。第二,配备得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第三,注重教师培训,有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教师团队。

  虽然,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现实也不容乐观,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奈,我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教育行政部门:

  (一)没有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教研员和教师在职称评定、骨干教师评定、学科带头人评定方面上没得到应有的待遇。这难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没有建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机制,一些学校课程安排进入课表了,实际却形同虚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随意被学科课程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更加没有空间;

  (三)对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研究人员、指导教师的配备安排比较随意,大多区县没有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人员,据我所知我市各县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同时担任几门学科的教研任务和领导任务。教研员、指导教师,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教师年龄偏大,素质相对较低。

  (四)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教研部门:主要表现在教研员身兼数职,而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视为副业,因而没有真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与研究,缺乏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能力。五月份,我们初中部进行了教师基本技能系列展示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同时兼任几门学科课程的教研任务,组织力度不够,结果教师报名甚少。展示时教研员都去了其他学科现场,本学科没有评委,最后只好和其他学科挂靠。

  学校层面:

  (1)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不能通过制度的重建,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2)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中考学科,部分学校不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安排课时,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现象严重;

  (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不合理,如有的学校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课程搭给班主任,有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给教学能力较差或者怀孕等需要照顾的教师;

  (4),学校缺乏整体研究、协同教学的氛围,有位教师告诉我,由于所有学生都喜欢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学校其他教师视为影响其他学科教学的罪人加以排斥;

  (5)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成。

  教师层面主要有:一,由于许多指导教师缺乏接受系统培训,甚至没有参加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性不够;二,由于工作任务重,参与新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不高,消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存在;三,缺乏高水平的、及时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

  三、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常态实施和有效推进问题的思考

  常态实施和有效推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由之路。自2001年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课程领域五年来,从起步阶段的国家实验区试行,到目前在学校广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成为广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者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常态实施和有效推进呢?通过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就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宣传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和有效推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教育管理者、教研人员、教师的课程意识,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的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和有效推进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二)取得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教育行政部门支持,才能保证没开课的县区尽早开课,保证教研人员、指导教师的质量和队伍的稳定。

  (三)搞好师资培训。

  通过搞好师资培训,建立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教师团队。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和实践活动课程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机制。避免学校不按规定安排课时,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现象发生。

  (五)对基层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利益要有政策倾斜。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向基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倾斜的职称政策,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提高教研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六)综合实践课程应该参与中考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尽快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这是能否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新课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课程,成为孩子们发展提高的魅力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