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复习指导

发布时间:2021-08-26
高中散文复习指导

  近年来,散文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在考试之前要加以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散文复习指导,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高中散文复习指导一

  一.阅读技巧

  1.树立主题意识

  一篇文章,主题是灵魂,其它的诸如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等都是为主题服务的。要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主要写法(形),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神)。

  2.树立思路意识

  “形散”加大了散文的阅读难度,如何在阅读中迅速地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我们的办法是,树立思路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叶圣陶先生强调思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实,思路在高考阅读理解中同样也有重要的作用。抓住了文脉就能准确迅速地理解全文。文章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

  一般地说,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的。

  3.树立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

  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

  二.审题技巧

  1. 树立“赋分”意识

  根据试题的分数来合理的分配答题时间,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条来表述,6分的题可分为三条来表述,事实上,标准答案也是按照两条或三条来确定答案要点的。赋分的多少常常也暗示了试题的难易度,对于小分值的试题,考生的思考应该简洁。

  2. 树立“提示”意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题,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分“明示”和“暗示”两种。“明示”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如: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道试题的题干中有两个信息:“历史上的长城”、“长城的现实”,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思考文章从那里到那里是写“历史上的长城”,从那里到那里是写“长城的现实”。“定位”准确是答题准确的前提。“暗示”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读懂暗示是取胜的一大法宝。

  如: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如果考生忽视了“这样写”3个字,答题势必陷入盲目。考生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这样写”是怎样写?“这样写”是怎样写呢?题干中“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这段文字暗示你“这样写”就是举例。如果知道“这样写”的实质就是“举例”,那么,写出“举例”的“作用和好处”就容易多了。题干中第二个重要的暗示是“请你结合乡土情结”,这句话暗示了答题方向,“乡土情结”是这篇散文中心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乡土情结”是在暗示你结合本文的主题来答题。本文的主题又是什么呢?题干中第三个重要的暗示是“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不能狭隘的把本文的“乡土情结”理解为“爱家乡”,而是要升华到“爱祖国”的高度。

  特别提示:“这样写”的考法几乎每年都出现,大家务必小心。

  3.树立“意图”意识

  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审题中明确了命题意图,就猜中了命题人想考我们什么,就能准确答题,避免了答非所问。

  如,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题干中的关键暗示有三处:“最后一段”“联系全文”“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全文来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的意思,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一个词语:“卒章显志”。原来,命题人是想让考生通过对这一句的理解来体会本文的主题,于是可知,本题的答题方向无疑是本文的主题。

  4.树立“整体”意识

  在读懂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把几个试题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一起读、一起研究。散文阅读都是简答题,一般不要看一道题目,研究一通文章,形成一个答案。为什么强调阅读全部试题呢?第一,高考某一篇文章的阅读题并不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个体,而是由分而总,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为了减缓设题的坡度,也为了考查不同等级的阅读理解能力,高考命题者常常利用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将考生对文章的理解逐层渐进式地引向深入。第二,全部试题一齐读,把握这一测试系统后,再读文章时,就可以综合考虑所有题目涉及的文章的区间,同时考虑几道题的答案在文中的分布;第三,便于寻找各题的联系,在答题时获得重要启示。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题干及答案中揣摩文章内容方面的内在联系和结构方面的逻辑关系,以利于解答后面问题时获得帮助和借鉴。

  如:(1)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

  (4)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 请联系全文作答。

  (5)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5个问题的答案分别涉及到:

  (1)凸显主题

  (2)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

  (3)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拦一往无前

  (4)有中国人强大的生命力、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

  (5)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

  如果我们把上述参考答案当作一个整体,从头至尾地看一遍就会发现:5个试题全都是围绕着本文的主题而设置的,5个试题有一个明显的从易到难的坡度。命题人似乎让考生通过回答这5个题目,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散文的主题。考生如果把这5个试题当作一个整体,头脑中有了“主题”“生命力”这些概念,答题思路就清晰了。

  三.解题技巧

  1.“答案在文中”

  张建华先生说:“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高考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具体方法:

  (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

  命题人常常围绕文章主旨制题,中心主旨句移用法是既省时又准确的好方法。

  (2)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的能力,而许多文章自身,作者都会对要点和主题作必要的归纳和概括。要答好这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就可事半功倍。

  (3)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

  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从阅卷的角度看,分条答题显得条理清晰,更能阅卷人的好感。

  2.“主题在心中” 答题时也要有主题意识,心中时时想着文章的主题,想着能否从主题的角度解答本题。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同时,还要有“文体意识”,从文体基本特征与表现手法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答题不得要领。

  3.“方法在胸中”

  既然“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我们要善于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做阅读主观题能抄原文答题是上策,事实上,许多高考主观题的评分参考答案,都是直接抄自原文;能概括原文答题是中策,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离开原文答题是下策,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四.答题技巧

  1.问什么答什么,表述规范,简明扼要。

  2.分条回答,条理清晰,字迹清楚,便于阅卷,更易得分。

  3.主观题的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因此,不怕你多答,就怕你不答。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如不限定字数可尽可能多陈述自己的感觉可能拿分的点,但不是多多益善,把不相干的都写上,阅卷人不易发现又反感。

  4.文通字顺也是提高答题得分率的关键,许多时候甚至直接作为“得分点”。考生先拟草稿,组织好语言,再正式作答。

  5.除非有明确要求,否则作答时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的句子作为答案。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问题。

  五、解题步骤

  (一)明确内容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

  (二)明确文体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碧云寺秋色》)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日月行色》)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马缨花》《绵绵土》)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谈静》《灯火的温情》)

  5.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十年以后》)

  (三)审题干、定区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

  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现代文阅读题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其中,前两者是显现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而命题意图又融于创设情境和设问角度之中,所以,通过显现条件去揭示隐性因素,就成了揣摩命题意图的必然途径。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试题的题干往往会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四)抓语词、定重点

  ①所找内容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还是结尾,还是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

  位 置      特点或作用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②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

  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

  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③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

  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六、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忠实于语言规则

  (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

  (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

  (3)要通:不要有语病

  (4)要选好句式:用判断句、陈述句,不用省略句和问句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选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明确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答题注意点:

  1、作答时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的句子作为答案。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问题。

  2、综合分析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

  3、概括要点时,要尽量分条作答,看分答点,一般4分至少2点,6分至少3点,一定要分点陈述。

  4、尽量利用文本中的相关语句作答,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

  5、一般来说,解答本题的时间可安排为20分钟左右,阅读文本的时间累计占答题时间的一半左右。

  高中散文复习指导二

  一、复习策略

  命题趋势

  1、题型稳定,突出主观

  从1998年的《报秋》到2004年的全国高考的14套试题(除上海卷外),散文阅读考查的题型渐趋稳定,基本上以主观题为主,客观性试题为辅,保持了稳定的态势;一般为四题,前三题为简答题,需考生自己概括表达,另有一题综合了内容、表达技巧、语言评价鉴赏,为客观性试题。。

  2、多从整体角度命题

  文学作品阅读的命题设计,虽然有对局部句段理解的考查,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对文章整体的深层意思的理解、分析、概括和阐发。文学作品阅读的试题有小题大题之分,小题一般是针对一个词、一句话设计的,而大题的设计与散文的线索、构思、文旨有关。而对这些词句的理解、线索的把握、构思的明晰又有助于对主旨的领会,也就是说考查内容之间有着整体上的密切联系。

  3、比较阅读题的范围有所扩大

  2004年全国高考15篇文学作品的阅读试题中出现了多道比较阅读的试题,这些试题已经不只限于选文内部相关内容的比较辨析,还选择了高初中课文中的一些经曲名篇从内部或写法上进行比较。如全国丙卷中的《痛哭和珍》一文的第20题,就要求与《记念刘和珍君》的名句含义进行比较;全国甲卷中的第21题的a项中就将《大地山河》与《白杨礼赞》的主题与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福建卷的第21题将本文的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的切入点进行比较,等等。

  4、拓展延伸的开放性试题开始出现

  这种试题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一种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如2004年北京卷的第22题: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例子)从这道试题可以看出,命题者不是要求考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概括,而是要求考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感悟来谈自己个人的看法,这对中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