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人脸的记忆秘诀_速记小窍门

发布时间:2021-08-26
过目不忘人脸的记忆秘诀_速记小窍门

  许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刚介绍的人一转眼就忘了人家叫什么名字了,等下回再见面时又不好意思再问人家叫什么。相反,如果有人第二次见到你时就能亲切的叫着你的名字向你问候,你会有什么感觉?一定会很高兴,觉得人家很重视你,你也自然会对他产生好感。所以记住人名不光是记性好不好的表现,同时它还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方法,能增强你的个人魅力。

  过目不忘人脸的记忆秘诀

  很多人可能也已经意识到了记住人名的总总好处,但却总感觉记不住,要不觉得这个人面熟但叫不出名字,要不能叫出名字但又与人对不上号(这种情况很多,尤其是在与很多人交换名片时,往往看着手中的名片却不知道谁是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除了运用想象将个人名字与他的职业、面部特征等细节进行联想外,平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出记忆人名、相貌的习惯定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人的面部特征的分类观察法:

  一、头。

  当你正面面对一个人时,一个人的脑袋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类。每一类又可以细分为1、方型;2、长方型;3、圆型;4、椭圆型;5、尖头顶的三角型;6、尖下巴的三角型;7、宽型;8、窄型;9、骨骼粗大型;10、骨骼纤细型。

  如果你是从侧面看一个人的头部,你会发现这个视觉角度看到的头部类型有很多,大致包括:1、方型;2、长方型;3、椭圆型;4、宽型;5、窄型;6、圆型;7、面部扁平型;8、顶部扁平型;9、后部扁平型;10、后部圆勺型;11、前额倾下巴突出的三角型;12、下巴后削前额隆起的三角型。

  二、头发。

  头发的样式很多,但有以下基本的特征:1、浓密的;2、稀疏的;3、卷曲的;4、笔直的;5、分头;6、背头;7、平头;8、秃头;9、中分头;10、长发;11、短发;12、特殊颜色的。

  三、前额。

  人的前额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高的;2、宽的;3、窄的;4、两鬓之间较窄;5、平坦的(无皱纹);6、有横的皱纹;7、有竖的皱纹。

  四、眉毛。

  1、浓的;2、淡的;3、长的;4短的;5、两眉相连;6、两眉分开;7、平直的;8、八字型;9、双眉上挑;10、末梢细的。

  五、眼睫毛。

  1、浓的;2、稀的;3、长的;4、短的;5、弯的;6、直的。

  六、眼睛。

  1、大的;2、小的;3、突出的(鼓的);4、深陷的;5、两眼靠近;6、两眼远离;7、上斜;8、下斜;9、不同颜色;10、两眼大小不同;11、白眼仁多,黑眼仁少;12、白眼仁少,黑眼仁多;

  七、鼻子。

  从正面看:1、大的;2、小的;3、细长的;4、较宽;5、居中。从侧面看:1、直的;2、扁平的;3、带尖的;4、不带尖的;5、狮子鼻;6、鹰勾鼻;7、凹陷的鼻孔则分为:1、直的;2、弯的;3、向外张开;4、向上翘起;5、孔大的;6、孔小的;7、长毛的

  八、颧骨。

  正面看人时,颧骨常常是脸型的主要特征,通常有:高颧骨、突出的、平坦的。

  九、耳朵。

  人们在观察他人相貌时,很少注意到耳朵的特点,其实耳朵可能比其他面部部位更有特点。耳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大的;2、小的;3、扭曲的;4、较平的;5、圆的;6、椭圆的;7、三角的;8、紧贴头皮的;9、翘起的;10、大耳垂的;11、无耳垂的。

  十、嘴唇。

  1、上唇长;2、上唇短;3、唇小的;4、唇厚的;5、长的;6、薄的;7、向外翻;8、向里翻;9、弓形的;10、性感的;11、红润的;12、苍白的;13、其它

  十一、下巴。

  从正面看有:1、长的;2、短的;3、尖的;4、方的;5、圆的;6、双下巴;从侧面看有:翘起的、直的、回折的

  十二、皮肤。

  1、白净的;2、黝黑的;3、粗糙的;4、滑润的;5、油性的;6、干性的;7、黄的;8、苍白的等。

  其他还包括手、肢体、牙齿、声音、语调等特征,每个人都不一样,大家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比较,做一个细心的人,良好的观察力也是有助于记忆的。

  有什么能快速记忆的小窍门

  有人常说:“我记忆力不好。”这会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其实记忆力并非不可改变的天赋,快试试以下小方法,看是否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利用大脑的“关系区”,将所记忆的内容分类整理

  假设你想记住一下10个词:狗、帽子、猫、挂钟、桌子、衣柜、眼镜、鹦鹉、鞋子和戒指。如果进行分类整理,将狗、猫、鹦鹉归入动物类,将帽子、眼镜、鞋子和戒指归入穿戴类,将挂钟、桌子和衣柜归入家庭用品类,这会使记忆更快捷而准确。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大衣柜,有很多个抽屉,如果将外界的信息放入适当的抽屉中,就可以长久而正确地保存下来,心理学称这种抽屉为“关系区”。无论什么信息,只有放入适当的“抽屉”里,才可能随意取出,即容易回忆起来。

  清理大脑,保持白纸般的状态

  相信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为准备考试而感到疲劳时,你会去看一场电影,以便休息大脑;当你继续学习时,电影镜头却不断浮现脑海,以致无法专心学习。

  这是因为,能有效发挥记忆作用的脑细胞很有限,若脑海中充塞大量无用的信息,就会影响你记忆的必要信息。此时,即使必要的信息被记忆下来了,当你使用它时,那些无用的信息也会被同时提取出来,这好比有杂音的收音机只能提供音质不清晰的信息。因此,你在学习的时候,有必要首先清理一下大脑,使他保持白纸般的状态。

  利用手的“记忆”功能,反复在纸上书写

  在大学讲课时,我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想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外语写在黑板上,可平时记得很熟的单词,此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手拿这粉笔尴尬地站在讲台上,可一旦试着在纸上写,往往就能很流畅地写出来.

  学习中,所记忆的内容都通过书写工具与手发生关系,手就成了记忆重要的感觉装置.因 此,你不仅要用大脑记忆,还应在纸上反复书写,让手也记忆内容,当你要使用它们时,这会很起作用.

  书桌不宜放置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应将学习与休息场所严格分隔

  当你学习累了,为了松弛一下紧张的大脑,就看了一会儿漫画等书籍,并将没看完的书随手放在书桌上,然后继续学习.然而,这会严重妨碍你记忆,因为你会惦记这这些闲书,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以致无法集中精力记忆.]

  因此,记忆东西时,你应将桌面收拾干净,只留下要记忆的材料,这会迫使你集中精力,效率自然提高了.另外,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如果有床、音响和吉他物品,也会使你分散精力,因此,最好把休息学习的场所严格分开.场所的分隔会使你在心理上将学习与休息分开,从而全神贯注地记忆.

  记忆就像马拉松赛跑,初期不宜过量

  举个典型的例子:英语时,先将需要记忆的英语单词排列出来,考虑记忆所需的时间后再分配时间;而且,最初的10分钟只记两三个单词,紧接着的10分钟几四五个,再后面的10分钟一下增到10个.

  学习初期,尚未形成接受所学习内容的记忆基础,一旦基础牢固后,就可以进行大量的记忆, 而且, 学习初期若进行大量记忆,容易反复出现错误,一旦这种错误被强化后,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还很难纠正,因而不宜操之过急.

  用不同颜色区分记忆的难易程度,有利于将来的复习

  可以用红、黄、蓝三种交通信号灯的颜色,来区分参考书或笔记本上的难易内容.例如,以红色代表重点、经常出现的错误或难以记忆的部分;以绿色代表已记住或容易记住的部分;以黄色代表较暧昧或记忆模糊的部分.

  复习时,你就能尽快找出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另外,亲手制作出来的色彩斑斓的参考书,要比只有黑字的书更能诱发你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笔记越精简,越有助于整体记忆

  做笔记千万不可一字不漏地记下讲课内容,其实,做笔记只是记忆或理解的辅助手段,无论你记在哪里,都不如记在脑海中更有效.但是,人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把知识几在笔记本上,就等于自己的知识增加了.而做详细的笔记需要付出很多辛苦,势必会影响真正的记忆和理解.因此要记那些最关键的部分,越精简越好,然后反复复习,才能使你的记忆更加牢固.

  简便易行的记忆方法

  研究表明,只要一个人的大脑健全,在没有天赋的情况下,正确的记忆方法和长期有意识的锻炼,也是可以提高和挖掘自身记忆力的。只要注意观察和研究,记忆的方法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并且简便易行。

  首先,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一个方法:一般人一次记忆项目的最大数值是7。比如在学习外语时,无论是单词还是词组,只要数量不超过7,都很容易记忆。

  其次,是许多人惯用的边读边记的方法。研究表明,朗读时“发声”这个能动因素和“耳听”这个被动因素同时作用,对大脑的刺激比单纯默读强得多。特别是当头脑不够清醒时,朗读可以使精神集中,让记忆效果更好。另外,边写边记也同样有效,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还有,靠节奏感来唤起记忆也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节奏是语言的固有频率,科学研究证明,它可以给大脑一种强刺激,使思维与这种频率引起共振,从而加强记忆。尤其是当演员在背台词时,就会感到节奏感对记忆的效果非常明显。

  把重要事项放在开头或者最后来记,也是一个好办法。人的注意力很难高度集中一小时以上,在一个小时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是前10分钟和后10分钟。因为,人们在开头时往往有“这是什么”的强烈好奇心,而在最后往往有看看“是不是这样结果”的好奇心。

  当然,把杂乱无章的东西进行分类,以及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这两个方法也能帮助我们提高记忆。

  讨论可以促进记忆,这个方法被证明也颇为有效。因为,讨论不但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还可加强对讨论者大脑皮层的刺激。在讨论中出现的一些场景和故事,容易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记忆中,要知道,这可比独自一人默看书本的效果好很多。

  7种常用记忆方法

  1、交替记忆法

  又叫分布记忆法式重视头尾记忆法。这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交替进行记忆的方法。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的效果不好,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对脑神经的刺激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大脑的相应区域负担过重,容易疲劳,将会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就不利于记忆。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后遗抑制(我们用 表示);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倒摄抑制(我们用 表示);那么,记忆的序列则为:a b c d e f

  可见开头a和结尾f只受单向抑制,中间部分b、c、d、e则受双向抑制,越是中间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强烈。为了降低这种抑制,可以采用间隔法。也就是说把记忆的序列打断,插上非记忆的活动,这样开头和结尾增多,中间部分减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对某一长篇材料,一天要读六十八遍方可背诵;可是每天读几段,三天内读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诵长课文、阶段复习,与其集中时间打突击,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点,效果还好些。也就是说,把不同学科的学习交替进行,避免过多地接受单一刺激,可提高记忆功效。

  课间操,就是把上午一个记忆序列打断,变成两个记忆序列。

  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间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序,以恢复下午与晚间学习的精力。

  怎样利用记忆的这一特点呢?

  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若是讲话,应该把要紧事先讲给大家,结尾时

  2)记忆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记忆法,这样每段都是有开头和结尾,就人为地制造了增进记忆条件。

  3)一次记忆若干名词或大题可改变其次序,每记一次就换一个开头和结尾,平均分配复习的力量。

  4)合理地组织识记材料,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内容截然不同,防止抑制作用的发生。

  例如,刚学完历史,不要去语文,以减少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

  5)合理安排时间。早晨起来,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过后就睡觉,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这两个“黄金时间”不能错过,可以利用它记那些难度较大的材料。再有,在长时间学习中,中间要休息休息,时间最好是10—15分钟,这样,又增加了开头和结尾的次数。

  总之,充分利用开头和结尾会使你在同样的时间内,用同样的精力取得显著的记忆效果。

  有人曾介绍丰子恺先生的“二十二遍读书法”。这二十二遍不是一气完成,而是分四天进行的。第一天读十遍,第二、三天各读五遍,第四天读两遍。这就是分布识记法。这种方法比较省力,也比较科学。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曾做过这样的测试:分别让两组学生识记同一诗篇,一组采用集中识记的方法(即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将识记的材料反复学习,直到记熟为止),另一组采用分布识记的方法(在三天内,每天只读一遍,最后记熟)。测试的结果发现,分布识记比集中识记的方法好。在分布识记时,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反之,老是重复同一材料,单调刺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分布识记也就是分散记忆。所谓分散也有一个限度,不能认为越分散越好。过短的材料不宜分散记忆。同时还要掌握好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太长容易造成遗忘,间隔时间太短,又容易受到干扰。

  2、自测记忆法。

  这是通过自己测验自己来增强记忆的方法。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切了解自己的“底数。”通过经常性的自测,我们就能知道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好,没记住,哪些地方易混淆,有误差,也就能马上核实校正,避免一误再误。其次,它可以培养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考试中,考题往往变换了角度,与原来学习时大不一样;在工作中,也常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棘手的问题。如果经常运用自测记忆法,对所学知识从多方面理解消化,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慌,即使遇到出乎意料的问题,由于平时训练有素,也会得到很好的处理。

  具体来说,自测记忆方法如下几种:

  1)定期测验。

  从时间上可分为当日测、周日测两种。①当日测: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或默想一遍。②周日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变换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单元测、全书测两种。①单元测:一个单元学完后,可问问自己这个单元学了些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取得了什么收获。②全书测:一本书学完后,可翻开目录,逐章回忆内容,并可挑选那些重要内容进行自测。

  2)默写自测。

  默写出文字符号比只看不写的记忆效果显著。这是因为默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积极活跃,必然使记忆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3)设问自答。

  “假若我是老师,我希望学生掌握哪些问题呢?”如果经常对自己这样提出问题,从多种角度设问自答,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设问自答能使人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而这些都是增进记忆的有利因素。

  3、系统记忆法

  系统记忆法,就是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顺理成章,编织成网,这样记住的就是一串。零散的珠子,我们一手抓不了几粒,如果用一根线把珠子穿起来,提出线头就可以带起一大串。记忆也是这样,分散的、片断的知识记得不多,也不能长久保持。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痕迹。例如:记忆圆形、扇形、弓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这样记忆:首先抓住这三种形状的关系:扇形是圆形的一部分,弓形又是扇形的一部分,然后再把几种图形面积的公式串起来。这样记忆起来,就不困难了。

  把知识系统化,往往还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这个仓库里不能杂乱无章,应该把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放的位置上,这样记得清楚,提取也方便。在列表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知识在脑子里也就清晰了,不需要专门去背,也能记得很牢。

  4、争论记忆法。

  这是通过与别人对识记材料进行争论探讨以强化记忆的方法。

  在进行争论的时候,争论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方面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意见,同时分析其中的正误;一方面积极思维,评论对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下,信息输入大脑容易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争论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记忆的准确性。通过争论,错误的暴露出来,得以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记忆。而记忆正确的知识也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并得到巩固和强化。

  争论还可以使争论双方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在争论中,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是听到一个新观点,还是发现一个新论据;无论是自己被驳得体无完肤,还是被对方佩服得五体投地,都是一种强刺激,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争论记忆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动机要正确。

  进行争论的目的是辨明知识的准确性,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不是为了斗高低、出风头,更不能逞强好胜,中伤对方。

  2)态度要端正。

  进行争论要保持善意的、平等的态度,不应钻进牛角尖。既要允许对方有错误见解,也要承认自己的不当之处。对别人的谬误要善意指正,对自己的错处要勇于改过,决不能固执己见。

  3)方法要对头。

  争论中切忌跑题,如果离题太远,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争论中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不懂装懂。

  5、理解记忆法

  心理学认为,理解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知识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逻辑联系。在阅读比较容易的文章时,理解仅表现为感知,也就是说一下子想到从前所掌握的知识,或者马上能够从现有的知识里抓住所需要的东西并把它同新的印象结合在一起。但是,在阅读学习不熟悉的和不易理解的知识时,就要利用知识建立新的逻辑联系。理解记忆是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前提的。这种理解,并非指一般的弄懂了,而主要是指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它与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

  理解记忆法,理解是关键,是记忆的基础。要理解,就应对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掌握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层次关系,抓住表现内容实质的关键处(或重点词语,重点句、段,重点步骤等)。这样,也就在理解中识记了。

  6、尝试回忆法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叫回忆。尝试回忆法就是在背记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采用自己复述、自己默写等方式。例如,在记忆外语单词时,可以背着默写,也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或者看中文口读英文。背诵课文时,可以不断地尝试着自己背。背得不对时,再看,再记。对学习过的识记的知识,及时进行尝试回忆,效果好。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①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记忆情况。每次尝试回忆后,就会知道自己记住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记住。在进一步阅读时便可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忆。

  ②可以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尝试回忆,目的是逐字逐句地再现读物,这能促使自己逐字逐句地读,把目标对准那些尚未记住的材料。

  有些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总是闷着头一遍又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地重复诵读,往往不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就必然会降低记忆效果。尝试回忆,虽然比照本宣科费力气,特别是在回想不起来的时候,就要开动脑筋。因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也就容易记住所读的材料。

  反复看过要记的材料后,试着不看材料。背诵一遍(或回忆一遍),若遇到困难再看书,这种利用反馈效应尝试背诵的记忆方法称为尝试背诵记忆法。

  例如,在熟记英语单词后,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也可以看着中文默写英文,然后对照一下答案,把不对的更正后,再记一下。又如,背诵课文,可以在熟记之后,尝试回忆一下,也就是自己背一下,背不下去时,再看,再记。又如,在识记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定理证明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后,也可以尝试用笔演背一遍,证不下去时,再看书,再记。

  实验表明,让记忆者了解自己的记忆效果,即给予信息的反馈,往往能够提高记忆效果。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把被试者分成甲、乙两组。主试者让甲组学生对一篇课文连续看4遍;让乙组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看一遍,尝试背诵一遍,又看一遍,又尝试背诵一遍。结果,一小时后,甲组只记得52.5%;乙组记得75.5%;一天后,甲组只记得30%,乙组记得72.5%;十天后,甲组仅记得25%,乙组仍记得57.5%。

  每次尝试背诵就是给予一次记忆信息的反馈。为什么利用反馈效应的尝试记忆法能够提高记忆效果呢?这是因为反馈提高了记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篇材料识记几遍以后,总是有的部分已经记住了,有的部分还没有记住,或者记错了。反馈信息就可以告诉你哪些部分已经记住了,哪些部分还需要加工,帮助你了解自己记忆的进度,记忆的难点,然后,你就可以针对难记的部分集中力量攻下来。

  其次,反馈可以增强对记忆的自信心,从而给识记增添力量。如果对一篇较难的材料,或者较长的材料诵读几遍以后,就发现已经记住了其中的大部分,这就会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心情,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余下的记忆任务。当然,也可以在你识记几遍后,发现自己还没有记住,心中不免烦躁起来,这时你应该懂得:“烦躁情绪将干扰记忆,影响记忆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控制情绪,使自己心平气和,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或者这样想:“这篇材料难,是应该多记几遍才能记住。”

  再其次,反馈在一定的程序上可以消除疲劳,维持注意力的集中。闷着头一遍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的重复诵读容易产生疲劳,时间一长,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记忆的过程中,时时有关于记忆的信息反馈给你,无疑会消除一些疲劳,或者使疲劳延缓产生,同时又可以使注意力不断地集中在识记上。因此,尝试背诵记忆法比那种单纯反复地去念、去看、去写的单纯重复记忆方法好。

  7、比较记忆法。

  这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过比较,我们就难以辨明事物的特性、事物的本质,难以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异同。

  比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全面地识记材料。对同类材料进行比较式阅读,会明显地收到全面了解材料、进行“立体”记忆的效果。

  2)准确地识记材料。记忆的准确性与最初识记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有误,那么提取时必然不准。而比较是达到准确记忆的关键。

  3)深刻地识记材料。很多识记材料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难以辨别。在记忆某一材料时,如果找同类材料阅读参考,稍加比较,各自的特点就突出了,印象也会随之深刻。

  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对立比较法、对照比较法、顺序比较法、类似比较法等。比较的基本原则有二:

  第一,同中求异。即在识记材料共同点之外找出其不同点。比较时不要停留在材料表面现象的认识上,应着眼于它们本质属性的比较,抓住细微的特征进行记忆。

  第二,异中求同,即在识记材料不同点外努力找出它们的相同或相似点。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尽管表面现象千差万别,但往往有本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点。如果我们能找到它们,就会把它们记得更扎实。

猜你喜欢:

1.记忆秘诀有哪些

2.记忆秘诀有哪些

3.怎样做到记忆过目不忘

4.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记忆过目不忘

5.记忆秘诀有哪些

6.“过目不忘”的记忆秘诀:超级记忆术

7.记忆方法:超级记忆术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