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发布时间:2021-09-19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学好初三语文对提升语文教学整体成效具有积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欢迎阅读参考。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② ,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③只恐双溪舴艋舟, 。 (李清照《武陵春》)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⑤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⑦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⑧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默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上半阕。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伫立旷野,苍qió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给加点的宇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伫( )立 苍qióng( ) yùn ( )含 亘( )古

  (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 ”。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 ,“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是 。

  (4)这段描写,主要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天地灵气和人间性情的赞美。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①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它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②其中有误入白虎堂、雪夜上梁山的 ,③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的 。

  (2)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 说过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4、校学生会准备于12月20日下午两点在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2分)

  (1)请你以"文明"二字开头,拟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 ①紧扣座谈会的主题;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③不超过20个字。

  (2)座谈会前,你班同学准备了一篇发言稿。下面是发言稿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

  [a]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然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不仅能体现良好的个人品质,而且[b]有助于创立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一定要懂礼貌,讲诚信,遵纪守法,尊师爱友,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c]把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过来,全面展现当代中学生的文明形象。

  ①[a]句太长,发言时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吃力,请你把它改为几个较短的句子。(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增删少量字词)

  ②[b]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 ”。

  ③联系前后句看,[c]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你对[c]句作适当调整。

  (3)12月20日上午,学生会主席来邀请你们班的杨老师参加第二天下午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是怎样对杨老师说的?

  二、阅 读 (55分)

  [一](23分)

  桥畔的老人

  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

  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马龙,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一辆辆骡拉的车子靠着士兵推转车轮,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摸清敌人的动向。这项任务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人还是坐在那里。

  “你是哪里来的?”我上去问他。

  “从桑·卡洛斯来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

  “我一直在照管家畜。”他解释着。

  “喔。”我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

  “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呐。”

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理家畜的。我看了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了看
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道:“是些什么家畜呢?”

  “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的。”

  我注视着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摩着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信号声。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

  “是些什么家畜呢?”我又问他。

  “共有三头家畜,”他解释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一定要同它们分开吗?”

  “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

  “你没有家吗?”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

  “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它会照管自己的,可是,其他的牲畜怎么办呢?”

  “你的政见怎样?”我问他。

  “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76岁,刚才走了12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

  “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叉路口公路上,那里还有卡车。”

  “我等会再去。那些卡车往哪里去呀?”

  “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

  “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感谢你。”

他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地望了望我,似乎要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那只猫没有问题,
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另外的几只,你说它们该怎么办呢?”

  “嗯,它们可能会安然脱险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罗,”我说时,又举目眺望远处的河岸,现在连车影也没有了。

  “我是因为炮火,才不得不离开的。而它们,在炮火中怎么办呢?”

  “你有没有打开鸽子笼?”我问。

  “打开了。”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对,对,它们会飞的。……但另外的牲畜呢?唉,最好还是不去想它们吧。”他说。

“要是你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的话,应该走了
。”我劝着他,“站起来,走走试试吧!” “谢谢,”他边说边挣扎着站起来
,但身子一个摇晃,朝后一仰,又跌倒在尘土中了。

  “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单调、刻板,也不是在对我说,“我一直就是照管家畜的。”

  此时此刻,我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那是复活节后的星期天,法西斯军队正朝埃布罗推进。阴霾的天空中,云幕低垂,一片灰暗,连敌人的飞机也无法上天。

  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

  5、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人们纷纷逃离故土,为什么老人却一直坐在桥畔?请分点概括。(6分)

  6、“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在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7、你怎样理解文末“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8、文中画线句子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桥畔的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你简要分析,分点概括。(3分)

  10、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二](17分)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1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13、文章的论证方法有: (3分)

  14、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3分)

  15、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16、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2分)

  [三] (15分)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1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咨: (2)夙: (3)攘除: (4)损: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遂许先帝以驱驰。

  1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在选文中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

  20、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4分)

  三、写作(55分)

  21、请以“成长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 (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斜晖脉脉水悠悠。②足蒸暑土气。③载不动许多愁④虫声新透绿窗纱。⑤人迹板桥霜。⑥有暗香盈袖。⑦弓如霹雳弦惊。⑧零落成泥碾作尘。

  (2)(4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9分)

  (1) zhù 穹 蕴 gèn (共4分,各占1分)

  (2)漂散 飘散 (2分)

  (3)高的,高耸的。 行,走。 (共2分,各占1分)

  (4)排比(1分)

  3、(4分)

  (1)①“官逼民反”;(1分) ②豹子头林冲;(1分)③花和尚鲁智深;(1分) (2)培根(1分)

  4、(12分)

  (1)示例一:文明像灯塔,为我们的人生航船指明方向。

  示例二:文明是滋养我成长的甘泉。

  示例三:文明,人生旅途的路标。

  (共3分,三个要求各占1分,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

  (2)①示例一: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它有无穷的魅力,有不竭的动力,有强大的感召力。

  示例二:文明具有无穷的魅力,具有不竭的动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共2分。答案不限于此,不改变句子原意且符合要求即可)

  ②创立 营造 (2分)

  ③坚决纠正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 (2分)

  (3)示例一:杨老师,上午学生会主席来找您,刚好您不在,他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议室参加“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

  示例二:杨老师,上午学生会主席让我转告您: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会议室参加座谈会,会议主题是“我与文明同行”。

  (共3分,谁让“我”转告、转告的内容、表达得体,各占1分。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 (23分)

  5、(6分)(1)老人饱受故争摧残后的筋疲力尽、体力不支、疲惫不堪;(2)老人对故园的留恋;(3)老人对未来的茫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减退。(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2分)

6、(4分)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了老人无
奈(焦虑、痛心、愤懑等)的心情(1分);表达了对战争无声的控诉,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小说充满了力量。(2分) 7、(3分)老人的最大愿望就是没有战争发生,人畜都能安享和平生活,没有别的奢望,可是现在这么个微小的愿望都难以满足,(1分)表达了老人对战争来临时的无奈和无助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1分)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1分)。

  8、(4分)(1)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纷乱而又喧闹的景象;(2)渲染了紧张慌乱的气氛,也凸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3)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形象;(4)与一直坐在桥畔的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老人的孤独。(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9、(3分)(1)老人对另外几只牲畜的担心,表明他是是一位充满爱心(或朴实、善良)的人;(2)老人最后一个离开家乡,表明他对家乡的留念与热爱;(3)老人没有家,一直照管牲畜,表明他孤苦伶仃(孤独、孤单);(4)老人毫无政见,战争中被迫离开家乡,表明他渴望过简单平静(向往和平)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10、(3分)(1)运用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展示人物命运。(2)运用肖像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命运际遇。(3)运用重复的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为塑造人物形象蓄势,为表现主题服务。

  [二] (17分)

  11、(3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2、(3分)、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

  13、(3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答对一种得1分)。

  14、(3分)作者这样安排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15、(3分)强化中心论点;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16、(2分)所举事例必须有典型性,表述简明,意思完整。(例如:宋代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聪明,“指物作诗立就”,因为不注意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衰竭,终于成了一个普通人。)

  [三] (15分)

  17、(4分)(1)询问 (2)早 (3)排除,铲除 (4)除去

  18、(4分)(1)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2分)

  (2)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2分)

  19、(3分)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20、(4分)主要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三、作文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考试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