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语文语感

发布时间:2021-08-18
如何培养语文语感

  一个人的语感素质,有一部分也得益于后天的理性成分。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培养语文语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培养语文语感的方法: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培养语文语感的方法:引导想象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培养语文语感的方法:释义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五彩池》中有“折射”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告诉学生这就叫“折射”。

  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如讲《锡林郭勒大草原》中描写湖水的句子“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与“草滩上,有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加以比较,为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读出美感打下基础。

  培养语文语感的方法:巧加提示

  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比较平淡。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了底气。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语文语感的方法:句式练习

  句式练习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训练的双重功效。《海滨小城》一课,重点是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描写海滨部分主要是通过色彩美来表现景色美的,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接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海鸥,还有和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彩的画面,从而感悟到海滨的美多在色彩,同时完成了词语的积累。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加强语感训练时应注意

  1.揣摩、品味语言。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同时,他还说“读者必须把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揣摩、品位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有:

  (1)依据语境,解读语意。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2)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这正如叶老所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老还认为“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得就越见真切”。夏中义教授也说:“在我看来,学文学得好,第一就是人生体验,第二才是文学体验。”这生活体验将帮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为此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以扩展人生经历和阅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有他才“真正感受过”。但中学生又不同程度地有过对春的盼望、春来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这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

  (3)驱遣想象,意会言语。夏丐尊曾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在此。”语感是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学中对联想和想象应予以足够重视。叶圣陶先生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他分析说,“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世界啊!”“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联想和想象是语感腾飞的翅膀,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像《望天门山》、《岳阳楼记》等诗文,教师也须指导学生驰骋想象感受文学意境。

  2.整体感知。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既要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要出乎其外,综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等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它要求认知者有更高的立足点和广阔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作家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1)总体把握语言。如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上片用“异”字来统领下文,并从三个方面分别描绘: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在这样的背景中,下片着重写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思乡报国之情。他们离家万里只好借酒浇愁,但功业未建,怎么能回家呢?悠悠的羌笛声使他们胸中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难以入睡,再加上朝廷的对外政策,使他们不禁发出壮志难酬的感慨。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结合写作背景来看,学生就会理解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报国的情怀。这就从整体上感知了语言,既挖掘了意境,更透过语言把握了词的主旨,如果缺乏总体把握语言的观念,就可能“一叶障木,不见森林”,不能真正理解作品,也难以培养较强的语感能力。

  (2)品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足以奠定全幕的基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致看那下文的发展”,“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好的结尾是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象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细细品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提高语感分析能力大有裨益。 如《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让那些……,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开头一句就给我们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结尾一句不仅呼应开头,而且点名了散文的主旨,强化了中心。可见,把握了文章的开头,就能感悟出全文的基调;领悟了结尾的点睛之笔,则能把握全文的中心。像《谁是最可爱的人》、《不朽的失眠》等精美的篇章,我们在教学时也应当引导学生这样品味。

  (3)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故事是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说起的,以下一连串写到笑。特别是两次写到“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整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穿着的,这样写用义何在呢?这不是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叫人窒息的地步吗?为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的地步,小说里并没有点明,可是我们从这一点想开去,就回明白:这无非是要我们从“笑声”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社会以及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科举制度。

  (4)增强学生的课外活动锻炼语感,语感的培养要在生活中领悟和诵读积累之外还要适时的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语文的语感;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语文课外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辩能力和写作能力,加强语感受的培养,应该以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编撰的《语文实践》为指导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以“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是不是需要”“环境是不是一定能改变人”等题目,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还能开阔视野,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如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增强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进行口述转述、新闻事件、即兴演讲、社会来访、成语接龙等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锻炼语感。

看过“培养语文语感的方法”的人还看了:

1.创设有效情境 培养学生语感

2.语文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